没有人喜欢受苦。我们都渴望安慰。因为我们受造是为了安慰,而不是为了受苦。上帝创造世界时,并没有苦难。“神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。” 创世记 1:31。当耶稣再来时,苦难将不复存在。“神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;不再有死亡,也不再有悲哀、哭号、疼痛,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。” 启示录 21:4。那么,如果我们起初没有苦难,将来也不会有苦难,那为什么现在还有苦难呢?
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:苦难是罪的结果,罪起初并不存在,最终也不会存在。但为什么罪会导致苦难呢?要回答这个问题,我们必须了解什么是罪,以及它对被它“感染”的人造成什么影响。
罪的起源是一种无法解释的自欺,一个有智慧的受造物(天使或人类)欺骗自己,相信不可能之事——它(受造物)可以变成它本来不是的某种东西(神)(参见以赛亚书14:12-14)。一旦这种自欺发生,个体的一切都会立即改变。你我生来就处于这种欺骗之中。这是我们从出生以来所知道的一切。但这在亚当和夏娃身上却迅速发生了改变。
你不相信自己是神的孩子,反而相信自己就是神。你不依靠神满足一切所需,反而开始依靠自己和他人。你不再拥有那种从神那里获取所需,并无偿地将你所得到的赐予他人的爱,而是拥有一种“爱”,将自己奉献给他人,以便你能够从他们那里得到你所需要的。你不承认你属于神,也不承认发生在你身上的一切都发生在他身上(参见马太福音 25:40),反而相信你是你自己的,你把一切都看作是针对你自己的,仿佛一切都与你有关。你不承认你只是神资源的管家,没有任何可以失去的东西,反而相信你是它的主人,当你的东西抛弃你、死去、受损或毁灭时,你会遭受巨大的痛苦。你不期待他人的善(爱、尊重、敬重、理解、关注和接纳他们),反而期待他人的善(被他人爱、尊重、敬重、理解、关注和接纳)。你不认为万事万物都是上帝的问题,需要上帝来解决或修复并最终圆满解决,反而视万事万物为你自己的问题,需要你自己来解决或修复并最终圆满解决,这会让你倍感压力。你不认为上帝是万物的标准和审判者,也不沉浸在祂的慈悲之爱中,反而视自己为标准和审判者,并将谴责(仇恨、怨恨、苦毒等)和自我(内疚、自我憎恨、羞愧等)加诸于他人。当一个人自欺欺人地相信自己可以成为上帝时,所有这些就会立即发生。
这种自欺欺人改变了我们所感知的一切。我们把真理当成谎言,却把谎言当成真理。我们把黑暗当成光明,却把光明当成黑暗。我们把危险当成安全,却把安全当成危险。我们把自由当成囚禁,却把囚禁当成自由。我们把滋养灵魂的事物当成无法满足的,却用那些只会让我们空虚的东西来“满足”自己。我们从神(他爱我们,只为我们着想——参见约翰福音3:16-17)逃向撒旦(他恨我们,只想毁灭我们——参见约翰福音10:10和彼得前书5:8)。“祸哉!那些称恶为善,称善为恶,以暗为光,以光为暗,以苦为甜,以甜为苦的人!祸哉!那些自以为有智慧,自看为通达的人!”以赛亚书 5:20-21。“祸哉他们!”并非神对受骗之人的咒诅,而只是描述他们因受骗而自食其果。
我记得曾经看过一个电视节目,人们自愿驾驶汽车绕着一个充满挑战的障碍赛道行驶。赛道上策略性地放置了橙色锥体,勾勒出车手必须通过的赛道边界。车手必须尽可能快地绕着赛道行驶,同时尽可能少地撞倒锥体。完成赛道后,他们会根据自己的表现进行评分。每次尝试绕完障碍赛道后,每位车手都会得到一杯啤酒,喝完啤酒15分钟后,他们又被要求重复这项任务。每次从赛道回来后,他们都会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分。
每喝一口啤酒,司机们显然就会撞倒越来越多的橙色锥体,试图快速穿越障碍赛道。但每一次,他们对自己表现的评价都越来越高,即使喝完一口啤酒后,他们的表现明显变差。酒精会逐渐欺骗消费者,让他们以为自己表现越来越好,结果却越来越差。在酒精的影响下,人们会做出许多破坏性的事情,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在酒精的影响下造成的危害。他们只有在清醒过来后,才会明白自己醉酒行为的后果。
这就像受罪(罪性)的影响一样。它欺骗我们,使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出现偏差,以至于我们思考、说话、做错事——毁灭自己和他人——即使我们自认为在思考、说话、做善事,在帮助别人。这种欺骗状态总是建立在错误或谎言之上,因为欺骗总是与错误相辅相成。
真理与功能始终相辅相成。真理与功能始终相辅相成。真理与功能始终相辅相成,最终导致功能失调。谬误与功能始终不协调。上帝按照真理(与真理相协调)创造了万物,因此万物运转正常。上帝将使万物回归真理的和谐,使万物再次正常运转。(但每个智慧生物都将自行选择:是选择上帝,重获真理和正常功能;还是选择撒旦,继续陷于谬误和功能失调之中。所有明知故犯拒绝真理的人,最终都将与他们所选择的欺骗所带来的功能失调和谐地毁灭。)苦难源于罪恶的欺骗,它与谬误相辅相成,并带来功能失调。正如罪在起初并不存在,在末世也不会存在,同样,导致苦难的功能失调也不会永远持续下去。它只会在罪存在时才会存在。
显然,所有陷入罪的欺骗之人(撒旦、他的天使、子民),都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痛苦,并使痛苦持续下去,因为他们的生活和行为与谬误相符,导致功能失调。他们的罪也会导致那些无罪之人(上帝、圣天使等)遭受痛苦。
但是,上帝和那些活在真理中的人会制造苦难吗?只有在对最初造成苦难的罪施行公义的背景下,为了限制或终止罪恶和苦难,才会发生苦难。公义理所当然地要求造成苦难的人也承受他们所造成的苦难。“人若使邻舍残缺,……也要照样待他:以伤还伤,以眼还眼,以牙还牙;他怎样使人残缺,也要怎样待他……凡杀人的,必要被治死。”(利未记 24:19-21)审判官(上帝或其代表)将本着真理行事,要求这种公义。
为什么会这样?因为罪的欺骗,如同酒精的麻醉,使人无法对正确的言辞做出适当的回应。醉酒的人无法听从理性的声音,因为理性在酒精的影响下被关闭了。但他们能够感受到痛苦并做出反应。有时,痛苦是唯一能让他们停止(至少是暂时)醉酒行为的东西。痛苦是必要的,因为它可以制止他们通过破坏性的行为给他人造成的破坏和痛苦。正义会允许,有时也会利用痛苦来带来和平,而罪恶带来的“和平”却会导致不断增加的痛苦。
如果我们因为罪性而错误地感知事物,并因此以破坏性的方式应对事物,但我们却自以为感知正确,并且正在做出正确的反应,那么我们该如何摆脱这种欺骗呢?答案并不令人欣慰。我们只有通过苦难才能摆脱这种欺骗的状态。没有别的办法。“我们正在塑造天国的品格。没有考验和苦难,任何品格都不可能完整。我们必须经受考验,必须经受试炼。基督为我们承受了品格的考验,以便我们能够靠着他赐予我们的神圣力量,为自己承受这考验。”与上帝同在的这一天(第 427 页)。
在罪出现之前,情况就是这样吗?不是。那时,苦难既无缘由,也无必要。罪被根除之后,情况还会如此吗?不会。情况就是这样。 尽管 罪孽依然存在。这正是我们渴望耶稣再来的原因之一,因为我们希望苦难终结。我们渴望恢复上帝起初创造我们时的初衷。我们渴望在爱我们、创造我们的上帝面前,过上舒适的生活。但就目前而言,苦难是我们的经历。这一定是坏消息吗?不。它可以是好消息。如何是好消息?我们将在下个月的新闻通讯中找到答案,届时我们将努力在恰当的语境中理解苦难,并看到即使苦难依然存在,上帝仍然是一位真正慈爱的上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