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可能认为每个人都应该知道如何祷告,但祷告是一项技能——需要学习。它并非与生俱来的能力。门徒来到耶稣面前,请求他说:“求主教我们祷告……”(路加福音 11:1)。你无法传授与生俱来的能力,你只能传授技能。如果你曾经在祷告上遇到困难,不要感到羞愧。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。学习一项新技能也是如此。但你可以了解并实践一些事情,让你的祷告体验更有意义,带来改变。
首先,我们需要记住,万物的基本法则是:万物皆非自身存在、运作或生存,亦非自身存在、运作或生存。万物皆相互依存,需要能量、物质和其他资源才能存在、运作和生存。万物汲取能量、物质和资源,并加以利用,将某种东西传递给他人,而他人则利用这些被给予的东西去做其他的事情。简而言之,万物皆汲取,亦给予。万物如同管道,从一处汲取,再从另一处给予。当所有管道连接在一起时,它们便形成一个回路,始末都与上帝相连。
因此,你我必须先索取,然后才能给予。我们在一个地方索取,在另一个地方给予。我们在哪里索取(从谁那里索取)以及我们在哪里给予(给谁)都在上帝的律法中明确规定。十诫刻在两块石头上。第一块石头关乎我们与上帝的关系。第二块石头关乎我们与他人的关系。第一块石头表明我们要以上帝为我们的源泉(我们要从他那里索取)。第二块石头表明我们不应以人为我们的源泉,而是要给予他们(孝敬父母是给予,而不是索取)。我们给予他们什么?如果你像律法所说的那样,充当一个渠道,那么你只能给予你首先索取的东西。所以,我们给予他人的是我们从上帝那里索取的东西。我们孝敬父母,不是因为他们值得尊敬,而是因为我们从上帝那里获得了(主动接受)的荣耀。当我们从上帝那里获得荣耀时,我们现在就拥有了荣耀,并且可以给予他人。我们并非荣耀的源泉,所以我们不能仅仅通过创造荣耀来荣耀他人。这是不可能的。所以,上帝的律法告诉我们,我们要从上帝那里取,然后奉献给他人。
当你祷告时,你是在与神交谈,还是在与人交谈?显然,你是在与神交谈。根据律法,你与神交谈是为了给他一些东西吗?还是你与神交谈是为了从他那里获取(主动接受)一些东西?显然,祷告的目的不是为了给神任何东西。他是源头。祷告的目的是从他那里获取你所需要的。为什么?这样你就可以独占?不是的。律法是索取然后给予。我们索取是为了给予。我们祷告是为了从神那里得到所需要的,以便我们可以用它来祝福他人。这是否意味着我们自己没有得到祝福?我们只需要祝福别人?不是的!这意味着,当我们从神那里索取并给予他人以求祝福时,我们自己也得到了祝福。
当你祷告时,要明白你来到神面前是为了从神那里得到你所需要的,好让你能够用它去做一些事情。谁是无所不知的,包括满足你需求的最佳方式?谁拥有你所需要的一切资源?谁是良善智慧的?谁知道未来?谁真正为你着想?谁有能力成就需要发生的事情?是你,还是神?显然,是神。考虑到这一点,你是希望神采纳你的思想和想法,还是你想采纳他的思想和想法?你是希望神按你的想法做事,还是你想按神的想法做事?你是希望他顺服你的意愿,还是你想顺服他的意愿?
耶稣明白这一点,他说:“不要成就我的意思,只要成就你的意思。” (路加福音 22:42)
你是否曾在祷告后感到精疲力竭、毫无成就?或许你试图让上帝理解你的观点。或许你试图让上帝做你认为需要做的事情。你试图让上帝做这做那,或者做其他事。你是否需要说服上帝爱你、听你说话?如果是这样,那你拥有的上帝并不爱你。你是否需要付出时间、服侍、阅读、祷告、什一税等等来换取上帝的爱?如果是这样,那你与上帝的关系就如同交易(就像卖淫一样)。你永远无法爱这样的上帝,因为这样的上帝并不爱你。他只爱你能为他做的事或给予他的。这样的上帝是自私的。
如果您将祈祷视为引起上帝注意的机会、告知上帝尚不知道的事情的机会、让上帝接受您的观点的手段、说服上帝做您认为需要做的好事的论坛(无论是在您的生活中还是在他人生活中),或摩擦神灯的手,以便您可以实现自己的愿望;如果它没有起作用,请不要感到惊讶!
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,根据律法,祷告的目的是从神那里获取,而不是为了给予。如果你认为祷告是神要求你做的,好让他被你充满(你给予),那么你离开时就只能带着更少的力量和热情离开。如果你认为祷告是一个让你被神充满(你索取)的机会,那么你离开时就能焕然一新、充满力量、充满热情。
祷告是一项莫大的特权!想象一下,通过祷告,你,一个地球上有罪的凡人,就能进入宇宙全能造物主的觐见室!通过祷告,你可以来到神的面前,与他交通!他赐给我们每个人这样的特权。他喜爱我们通过祷告来到他面前,从他那里得到我们所需要的一切,以便我们能够施予他人。
我们的祷告不应是自私的祈求,不应仅仅为了自身的益处。我们祈求的是能够给予……我们祈求上帝的祝福,以便能够与他人分享。唯有通过给予,才能保持领受的能力。如果不与周围的人分享,我们就无法继续领受天上的财宝。《基督寓言》,第142页。
谁更关心你的益处和他人的益处?谁更了解每个情况/问题所涉及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需的方法?谁知道未来,知道问题所在,并且自古以来就拥有解决方案?谁有能力解决它?上帝拥有并有能力。那么,我们为什么要祈求什么呢?为什么他不亲自做一切呢?他确实说过:“你们祈求,就给你们;寻找,就寻见;叩门,就给你们开门。”(马太福音7:7)但他也说过:“他们尚未求告,我就应允;正说话的时候,我就垂听。”(以赛亚书65:24)
如果上帝在我们祈求之前就能回应,如果他在我们之前就知道我们需要什么,如果他已经知道如何解决问题,如果他已经拥有解决问题所需的能力,那我们为什么还要祈求呢?不管我们祈求与否,他不是都会做他该做的事吗?答案是否定的。
“上帝计划的一部分,就是回应我们出于信心的祷告,赐给我们那些若不这样祈求,祂就不会赐给我们的东西。”——《善恶之争》,第525页。那么,上帝为什么要我们这样祈求呢?为什么祂回应我们出于信心的祷告,做了一些祂原本不会做的事情呢?这难道不会限制祂去做需要做的事情吗?这难道不会降低祂的效率吗?从短期来看,答案是肯定的。但从长远来看,答案是否定的。这又如何呢?
想象一下,你是一位家长,你的女儿已经到了可以开始帮忙准备饭菜的年龄。如果你让她做一项任务,她会比你做得慢还是快?当然慢。谁会做得更好?你还是她?当然,你会。如果她负责准备饭菜,这顿饭能按时做好吗?很可能不会。让你的女儿参与做饭会让你的效率和效果大打折扣。但等她学会了做饭,并且做得很好之后,你可以让她做饭,你去做其他事情。短期来看,这样做效率不高。但从长远来看,这样做效率很高。
同样,上帝赋予我们许多责任。祂赋予我们责任,因为正是这份责任,才能培养我们的才能和品格。在学习的过程中,我们可能效率低下,效率低下。上帝知道这一点,祂知道这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。但祂也知道,只要我们坚持下去,我们的效率和效率就会提高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事实证明,上帝赋予我们责任——即使我们祈求——是非常明智的。事实证明,上帝“应允我们出于信心的祷告,赐给我们若不祈求,祂就不赐给我们”是一件美好的事。
祷告的另一个原则是,神总是先行。圣经的第一定律是:“起初神……”(创世记 1:1)。神总是先行。你我所做的,只是对已成就之事的回应。这合情合理,因为这条定律表明我们并非源头,我们是一个管道。而管道只有在先得到某种东西之后才能有所作为。如果你对美好的事物怀有无私的渴望,它从何而来?它来自神,因为神总是先行。你并没有产生那无私的渴望,而是神赐予你的。你只是在回应神已在做的事。“每一个美好的冲动或渴望都是神的恩赐……”(教育,第 253 页)。
如果上帝激发了你无私的渴望,引导你祈求美好的事物,那就意味着祂已经计划好了要赐予你那美好的事物(按照祂的时间和方式)。当你祷告时,你无需说服祂赐予你渴望的美好事物。祂一直在努力说服你!祈求它,相信祂愿意为你得到它,并感谢祂在祂认为最好的时间和方式赐予你。
这把我们引向信心的祷告这个话题。什么是信心的祷告?
信心就是信靠神——相信祂爱我们,并且最了解什么对我们有益。因此,信心引导我们选择祂的道路,而非我们自己的道路。信心以祂的智慧代替我们的无知;以祂的力量代替我们的软弱;以祂的公义代替我们的罪孽。我们的生命,我们自己,都已经属于祂;信心承认祂的所有权,并接受祂的祝福……如何运用信心,应该非常清楚。神的每一个应许都有条件。如果我们愿意遵行祂的旨意,祂一切的力量就都属于我们。祂所应许的一切恩赐,都在应许本身之中。“种子就是神的话语。”路加福音 8:11。正如橡树的果实蕴藏在橡实中一样,上帝的恩赐也蕴藏在祂的应许中。我们若领受了应许,就得着了恩赐。那使我们能领受上帝恩赐的信心本身就是一份恩赐,这份恩赐多少会赐予每个人。这恩赐会随着我们运用上帝的话语而增长。为了坚固我们的信心,我们必须常常将它与上帝的话语接触。《教育》第253页。
祈祷与信心紧密相连,需要一并研读。信心的祈祷蕴含着一门神圣的科学;每一个想成就毕生事业的人都必须理解这门科学。基督说:“凡你们祷告祈求的,无论是什么,只要信是得着的,就必得着。”马可福音11:24。他明确指出,我们的祈求必须符合神的旨意;我们必须祈求祂所应许的事物,并且我们所得到的一切都必须用于遵行祂的旨意。只要条件满足,应许就毫不含糊。为了赦罪、赐下圣灵、基督化的性情、成就祂工作的智慧和力量,[1] 以及祂所应许的任何恩赐,我们都可以祈求;[2] 然后我们要相信我们得到了,[3] 并感谢神,感谢祂所领受的。我们无需寻求任何外在的祝福证据。恩赐就在应许之中,我们可以安心地去做我们的工作,因为神所应许的,祂必能成就,并且我们已经拥有的恩赐,会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实现。”(《教育》第257-258页)
信心的祷告很简单:
- 祈求上帝的应许,
- 相信你会收到这份礼物(在承诺中),
- 要知道,当你最需要的时候,你就会“体验”到这份礼物,
- 感谢上帝,你已经收到了这份礼物,并且
- 使用礼物来遵行上帝的旨意。
现在,向上帝祷告,索取、索取、索取,这样你才能向他人施予、施予、施予。祈求、相信、感谢、合作。看看你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会发生什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