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tate of the Dead

约翰福音 11:11-14

耶稣说了这话,随后对他们说:“我们的朋友拉撒路睡了,我去叫醒他。”门徒说:“主啊,他若睡了,就必好了。”耶稣这话是指着他的死说的,他们却以为是说他安睡。于是耶稣明明地告诉他们:“拉撒路死了。”

耶稣把死亡比作睡眠。圣经把死亡比作睡眠超过50次。


帖撒罗尼迦前书 4 15,16

我们现在照主的话告诉你们一件事:我们这活着还存留到主降临的人,断不能在那已经睡了的人之先。因为主必亲自从天降临,有呼叫的声音和天使长的声音,又有神的号吹响。那在基督里死了的人必先复活。

那些在耶稣里睡着的人将在耶稣第二次降临时复活。


约翰福音 5:28,29

不要把这事看作希奇;时候要到,凡在坟墓里的人都要听见他的声音,就出来。行善的,复活得生;作恶的,复活定罪。

复活有两次(一次是为了赐予生命,一次是为了判处死亡)。


创世记 2:7

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,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,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。(KJV)

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,将生命之气吹在他鼻孔里,人就成了有灵的活人。神并没有把灵魂放在人里面。


传道书 12:7

尘土将归于大地,灵将归于赐灵的上帝。

身体归于尘土,灵(气息——或上帝赋予生命的力量)归于上帝。圣经没有说灵魂归于上帝,而是说灵。


约伯记 27:3

只要我的呼吸还在我体内,上帝的气息还在我鼻孔里。

精神与上帝生命之气或力量相同。


诗篇 146:3,4

你们不要倚靠君王,不要倚靠世人,因为他不能帮助人。人一气离开,就归回尘土;他所筹算的,当日就消灭了。

当呼吸或精神回归上帝时,思想就消失了。


提摩太前书 6:15,16

…他是那位蒙福的、唯一的君王、万王之王、万主之主,独享永生……

人类没有永生,只有上帝才有。


罗马书 2:6,7

[上帝]“将根据每个人的行为给予回报”:那些通过耐心坚持行善来寻求荣耀,荣誉和永生的人将获得永生。

我们追求永生。圣经里“灵魂”这个词出现了1600次,但从未提到过“不朽的灵魂”。


哥林多前书 15:51-54

我如今把一件奥秘的事告诉你们:我们不是都要睡觉,乃是要改变,就在一霎时,眨眼之间,号筒末次吹响的时候。因号筒要响,死人要复活成为不朽坏的,我们也要改变。这必朽坏的总要变成不朽坏的,这必死的总要变成不死的。这必朽坏的既变成不朽坏的,这必死的既变成不死的,那时经上所记“死亡被得胜吞灭”的话就应验了。

当耶稣再次降临时,我们将获得永生。


诗篇 115:17

死人不能赞美主,下到寂静中的人也不能赞美主。

死人不会赞美上帝。


使徒行传 2:34

“大卫并没有升到天上,但他说:‘主对我主说:你坐在我的右边,等我使你仇敌作你的脚凳。’

大卫死后并没有升天,而是等待耶稣的到来和第一次复活。


诗篇 6:5

因为在死亡中没有人纪念你;在坟墓里有谁感谢你?

坟墓里没有对上帝的纪念。


传道书 9:5

活着的人知道必死,死了的人却毫无所知,并且不再得赏赐,因为他们的名被人遗忘。

死去的人什么都不知道。


约伯记 19:25,26

因为我知道我的救赎主活着,最终必站立在地上;并且我知道,当我的皮肤毁灭之后,我必在肉体之外见到上帝。

正义之人将在末日复活并见到上帝。


以西结书 18:4

看哪,所有的灵魂都是我的;父亲的灵魂和儿子的灵魂都是我的;犯罪的灵魂必死。

犯罪的灵魂(人)将会死亡!


罗马书 6:23

因为罪的工价乃是死;惟有神的恩赐,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,乃是永生。

罪的工价乃是死。死亡是生命的缺失。上帝的恩赐是永生。


提摩太后书 4:7,8

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,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,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。从此以后,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,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;不但赐给我,也赐给凡爱慕他显现的人。

使徒保罗等待主的到来以获得他的最终奖赏。


启示录 22:12

看哪,我必快来!赏罚在我,要照各人所行的报应他。

当耶稣来临时,他将会得到永生的奖赏。


关于死亡的常见问题

保罗说“离开身体与主同住”(哥林多后书 5:6,8)是什么意思?

在哥林多后书5:1-11中,保罗将地上易朽坏的身体与神在天上为我们预备的荣耀、永恒、不朽的身体进行了对比。“离开身体”的意思是离开这必死的身体及其在地上的软弱。“与主同在”的意思是,在耶稣复临时获得的荣耀、不朽的身体中同在。哥林多后书5:4给了我们一个线索,使徒渴望“这必死的被生命吞灭”。这些话呼应了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5:51-54中写道:“我们要变成不朽坏的,这必死的总要变成不死的。”在哥林多后书5章和哥林多前书15章中,保罗渴望耶稣复临时赐予的不朽(另见提摩太后书4:6-8)。


如果死者睡着了,那么隐多珥的女巫怎么能让先知撒母耳死而复生,与扫罗王说话呢(撒母耳记上 28:15)?

关于这个故事,有三个重要的事实值得关注:

1. 在整个旧约时期,上帝都明确命令,要将通灵术者驱逐出以色列地,并处死。上帝的话语揭露了所有通灵术都是邪灵、撒旦势力的作为(参见申命记18:10-15,以赛亚书47:13-14)。
2. 扫罗早已拒绝了先知撒母耳的劝告。他求问上帝,却没有得到答案(撒母耳记上 28:6)。扫罗之所以寻求隐多珥女巫,是因为他没有得到上帝的回应。扫罗所见的并非撒母耳。请仔细阅读圣经第13节,经文中女巫看见“神从地中上来”,而扫罗“自觉”自己看见了撒母耳(撒母耳记上 28:14)。由于“死人毫无所知”(传道书 9:5),撒旦便伪装成已故亲人的样子,模仿他们的形体和声音(启示录 16:14)。
3. 扫罗拜见隐多珥女巫的最终结果,不是悔改认罪、得救,而是绝望、灰心丧气、甚至死亡(撒母耳记上28:16,20,21,31:3,4,9,10)。他被撒但欺骗,将自己的灵魂交付给了邪灵。


保罗说他“情愿离世与基督同在”和“死了就有益处”(腓立比书 1:21,23),这难道不是暗示人死后会直接升入天堂吗?

圣经本身并不自相矛盾。保罗并没有在一处说一套,在另一处说另一套。使徒保罗的教导非常清晰。耶稣再来时,死去的义人将复活,获得永恒的奖赏(帖撒罗尼迦前书4:16-17;哥林多前书15:51-54)。在腓立比书3:20-21中,使徒保罗指出:“我们却是天上的国民,并且等候救主,就是主耶稣基督从天上降临。他要将我们这卑贱的身体改变形状,和他自己荣耀的身体相似。”他再次渴望主的再来。使徒保罗在同一个罗马监狱里写信给他的朋友提摩太:“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,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,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。从此以后,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,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;不但赐给我,也赐给凡爱慕他显现的人。”(提摩太后书4:7-8)保罗渴望耶稣的再来,到那时他将与主面对面,进入永恒。是的,死亡就是益处!对使徒保罗来说,死亡意味着摆脱身体劳累的痛苦,摆脱罗马监狱的捆绑,以及免受撒旦的试探。对保罗来说,死亡是一场没有时间流逝的睡眠。在死亡的沉睡中闭上眼睛之后,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是“离世与基督同在”。由于从死亡到基督再来并没有时间的流逝,对保罗来说,死亡意味着在睡梦中闭上眼睛,醒来与主同在。


在财主和拉撒路的比喻中,财主立即下地狱,拉撒路则升天。如果死人都睡着了,你该如何解释这个比喻呢?(路加福音 16:19-31)

值得注意的是,这是一个寓言。它是一系列寓言中的第五个(迷失的羊、丢失的钱币、迷失的男孩[路加福音15]和不义的管家[路加福音16:1-11])。寓言旨在教导重要的道德原则。寓言的每个特征都不应从字面上理解。例如,我们并非都像羊一样有羊毛和四只脚。我们也不像银币一样是金属。每个寓言都探讨的是,它蕴含着哪些重要的道德教训。如果我们试图从字面上理解寓言的每个细节,而不是寻求耶稣试图教导的教训,我们就会陷入深深的麻烦。让我们假设财主和拉撒路的寓言是一个真实的故事。人们真的会在天堂和地狱之间对话吗?天堂里的人能看到地狱里燃烧的人吗?他们能听到他们的尖叫声吗?灵魂真的像寓言中描述的那样有手指和舌头吗?亚伯拉罕的胸怀一定很宽广,才能容纳所有去那里的人。从字面上理解这个寓言会造成巨大的问题。如果我们眼睁睁地看着亲朋好友无休止地遭受苦难,天堂将会是一个可怕的地方。耶稣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?他想教导我们什么教训?犹太人有一个共同的故事,把死亡描述成穿越黑暗的幽谷,把救赎描绘成逃到亚伯拉罕怀抱的安全地带,而永远的迷失,走向毁灭。耶稣用这个故事教导了三个教训。首先,犹太人认为财富是上帝恩惠的标志,贫穷是上帝不悦的标志。在故事中,犹太人认为蒙上帝祝福的富人最终下了地狱,而穷人上了天堂。耶稣扭转了预期的结果。


1. 通过贪婪、不诚实或压迫穷人而获得的财富根本不是上帝恩惠的标志。
2. 比喻描述了深渊的深渊,耶稣清楚地表明,死后没有第二次机会。人生中的决定决定了我们永恒的命运。
3. 耶稣指出,如果法利赛人拒绝圣经中关于救恩的明确教导,他们也会拒绝死里复活这样伟大、超自然、壮观的奇迹。犹太人一直求耶稣显个神迹。他给了他们最大的神迹。不久之后,他使拉撒路从死里复活(约翰福音11:11-14,43,44)。结果,犹太人受到威胁,试图杀死拉撒路(约翰福音12:10)。他们也对耶稣非常愤怒——他们被欺骗了,甚至密谋要除掉耶稣。他们读圣经时,眼睛蒙着帕子(哥林多后书3:14-16)。他们不明白“圣经”都是为耶稣作见证的(约翰福音5:39)。当耶稣使拉撒路从死里复活时,他们却不相信。他在路加福音16:31中所说的话极具预言性:“若不听从摩西和先知的话,就是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,他们也是不听劝。” 多么强烈的呼吁!多么紧迫的警告!圣经是我们最终的权威。耶稣用一个广为流传的犹太故事来阐明这个强有力的真理,使整本圣经和谐地融为一体。


灵魂不灭吗?

圣经中使用“灵魂”一词约1600次,但从未使用过“不朽的灵魂”这一表达。“必死”一词的意思是会死。“不朽”一词的意思是不会死。圣经明文规定“犯罪的灵魂必死亡”(以西结书18:4)。耶稣宣称身体和灵魂都会在地狱中被毁灭(马太福音10:28)。不朽是神的属性。只有上帝天生不朽(提摩太前书6:15,16)。撒旦在伊甸园的第一个谎言就是关于死亡的。邪恶者声称不顺服的结果不是死亡而是生命。他说:“你们不一定死”(创世记3:4)。上帝的话说:“罪的工价乃是死”(罗马书6:23)。死亡是生命的缺失。罪带来的不是地狱中的永生,而是彻底的、绝对的、被驱逐出上帝面前的毁灭。圣经说得很清楚。人终有一死(约伯记 4:17)。我们寻求永生(罗马书 2:7)。义人会在主复临时得到永生的恩赐(哥林多前书 15:51-54)。罪人也会得到永恒的奖赏。“罪既长成,就生出死来”(雅各书 1:15)。因此,选择就在永生和永死之间。


当彼得谈到基督向监狱里的灵魂传道时(彼得前书 3:19),他的意思是什么?

要理解这段经文,必须阅读全文(彼得前书3:18-22)。第18节揭示,耶稣,这位神的儿子,曾为我们的罪被处死,却因着圣灵的能力“复活”。第19节作了过渡,宣告基督正是借着同一位圣灵向被囚禁的灵说话。他何时向那些被囚禁的灵传道?被囚禁的灵是谁?第20节告诉我们!在挪亚的日子,男人和女人的心始终充满邪恶。他们被邪灵捆绑。使耶稣从死亡中复活的同一位圣灵,也呼吁挪亚时代被邪灵附身、灵性死亡的男男女女,带领他们获得灵性生命。基督的灵借着先知向被困在灵性监狱中的男男女女传福音(彼得前书1:10-12)。圣灵的大能打开了罪的牢笼,使被掳的得自由(以赛亚书61:1)。彼得前书3:21将这个比喻说得更清楚。洪水的经历好比洗礼。正如圣灵使耶稣从死亡中复活,又如圣灵带领挪亚一家进入方舟,保守他们脱离死亡,得着生命,圣灵也唤醒属灵的生命,使人知罪,赐下改变生命的力量,并带领他们经过洗礼之水。在挪亚的日子,圣灵带领人出死入生。今天,圣灵将人从属灵的牢笼中释放出来,带领他们出死入生——这一切都是因着复活基督的大能。


圣经对于轮回转世有何教导?

轮回转世基于两个前提,但两者都不正确。第一:人类通过自身的义行净化自身。第二:肉体死亡后,灵魂永存。圣经教导我们,救赎是通过对基督的信仰(以弗所书2:8,罗马书3:24-31)。死亡是一场沉睡,直到荣耀的复活(帖撒罗尼迦前书4:15-16,哥林多前书15:51-54)。死后没有第二次机会(希伯来书9:27)。现在是救赎的时刻(哥林多后书6:2)。


zh_CNChinese